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看見孫老總」 台電紀念孫運璿先生百歲特展

左~右(孫一鴻、孫一鶴、孫璐西、徐立德、黃重球、李鴻洲)

今(102)年適逢孫運璿先生百歲,為紀念這位永遠的孫老總,台電於11/28~12/26期間在台電總管理處一樓大廳舉辦「看見孫老總」紀念特展,今(28)日特邀孫運璿子女孫璐西教授、孫一鶴博士、孫一鴻博士及孫運璿基金會徐立德董事長與台電董事長黃重球、總經理朱文成共同為特展揭幕。

台電表示,此次策展不僅是紀念孫老總百歲,更是尋找台電光明傳承的起源,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出發的起點。

談到孫運璿,也許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他擔任行政院長時的形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孫運璿先生與台電有無比深厚的關係。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基隆市文化局「典藏之美 ~ 鄭桑溪鷄籠老照片展」

基隆市文化局「典藏之美 ~ 鄭桑溪鷄籠老照片展」1

基隆攝影界先驅鄭桑溪老師(1937-2011),也是位全國寫實攝影的先覺者。台灣報導攝影流風興起之前,鄭老師已經拍下一九六O年代前後的生活影像,堪稱一位土生土長基隆的視覺發現者,且已具備報導攝影的精神,在台灣攝影史上更顯其承先啟後之地位。

出生於基隆的鄭老師,十八歲就讀於台北成功中學時,就開始以鏡頭捕捉台灣早期庶民生活,尤其為生長的故鄉基隆,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攝影紀錄。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獲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曾任行政院新聞局編輯兼攝影、中國及台灣省攝影學會理事與學術審議委員、亞洲影藝協會成立大會中國代表、台灣電視公司「攝影漫談」節目製作兼主持人、銘傳商專攝影講師、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及全國影展、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和中山文藝獎、雞籠美展……等評審委員。 

除了攝影創作,在攝影推廣教育上也貢獻深遠。並一手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中華攝影教育協會。曾舉辦「飛禽」「港都舊情」、「現代絲路」、「九份往事」、「北極破冰之旅」等多項專題攝影展及日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躍動的亞洲」邀請展,北美館「鄭桑溪六十回顧展」等展覽。作品為本局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澳洲南威爾斯美術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雪梨南威爾斯美術館典藏,並於2009年獲選中國攝影百家典藏。

美好的事物往往不能久留,而對於它的消失,我們只能空留惆悵。鄭老師卻將稍縱即逝的記憶,化瞬間為永恒,留給大家無限感懷,他以畢生的熱情與執著,寫實而專業的態度,永存於台灣的攝影歷史裡。

基隆市文化局「典藏之美 ~ 鄭桑溪鷄籠老照片展」2

典藏之美 ~ 鄭桑溪鷄籠老照片展
展覽時間:102年11月6日至12月1日
展覽地點:四樓藝廊

資料來源:基隆市文化局
引用連結:連結


鄭桑溪老照片展 紀錄早年庶民生活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新竹市文化局「天降神兵黑蝙蝠中隊傘兵特展」

天降神兵黑蝙蝠中隊傘兵特展1

為推廣黑蝙蝠中隊歷史,保存重要文史資料,新竹市文化局特別策劃年度主題展覽「天降神兵黑蝙蝠中隊傘兵特展」及出版《黑蝙蝠中隊的故事 前仆後繼 李崇善先生特輯Ⅲ》,以紀念黑蝙蝠中隊與其同機患難的傘兵英雄。22日下午於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舉行特展及新書發表會,邀請電子作戰官李崇善上校與空投傘兵胡天鵬、趙富奇中校分享服役期間的感觸。 

展出及新書發表記者會22日下午1時30分於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舉行,軍史專家傅鏡平與黑蝙蝠中隊隊員范元俊、何祚明、郭雲普及董仁山等多位隊員亦出席與會。昔日戰友相見,互訴情誼,場面溫馨感人。會中胡天鵬及趙富奇中校分別致贈勳、獎章及珍貴照片給黑蝙蝠文物館典藏,由副市長游建華代表接受。 

副市長游建華表示,新竹空軍機地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而黑蝙蝠中隊以此為基地,更是新竹市重要的資產,藉著傘兵特展的展出及李崇善上校的新書發表,讓世人了其歷史黑蝙蝠中隊無怨無悔為國奉獻的精神。民國40年5月9日空降步兵教導團因任務編組,成立「大陸特種聯合飛行任務陸軍小組」,與空軍第34中隊,即黑蝙蝠中隊共同執行「保護台灣、反攻復國」之特種任務,執行空投、偵察、訓練及護送等工作。 

游負市長表示,從民國40至45年9月中旬任務結束,總計有13員傘兵參與任務,5名殉職,倖存8名,現今僅存3名。2位現在是分別居住在台北及高雄的胡天鵬和趙富奇,另一位孫仁信,現已移民美國。特戰傘兵小組當年與黑蝙蝠中隊聯合進行偵察、空投空降等任務,以同機一命之精神,奮勇值勤,其英勇事蹟應加以表揚。103年4月8日適逢傘兵成立70週年紀念,舉辦此展更具意義。 

出版《黑蝙蝠中隊的故事 前仆後繼 李崇善先生特輯Ⅲ》

文化局長林榮洲表示,每位黑蝙蝠中隊隊員都是活歷史,是見證大時代的勇者。曾任黑蝙蝠中隊電子作戰官李崇善上校更將此視為己任,不辭辛勞,為軍史留下豐富的紀錄。本書《黑蝙蝠中隊的故事 前仆後繼 李崇善先生特輯Ⅲ》是繼《暗夜傳奇 李崇善先生特輯》及《赴湯蹈火 李崇善先生特輯Ⅱ》第三本著作。李上校透過文字書寫將烈士們的英勇事蹟宣揚出來,讓國人永記他們忠貞愛國的情操,更藉此撫慰遺眷的心靈。本書的出版不僅豐富在地文化的軌跡,也醞釀新竹過往的痕跡。 

李崇善上校表示,服役期間曾與四位傘兵同機出勤,特別感念傘兵同志同機一命的精神。由於在黑蝙蝠中隊服務18年之長,更有責任必須將黑蝙蝠中隊為國盡忠的事跡,大膽披露告知後人。希望能藉由第三本著作《前仆後繼》追憶服務黑蝙蝠中隊時的長官、同仁及隊友們的英勇忠貞,為軍史留下紀錄,也讓個人多年來的心願得以完成。另特別感 

傘兵胡天鵬中校表示,民國40年5月9日,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台北婦聯會召見我們9位傘兵,先勉勵訓示並交付我們要與美國人合作共同執行重要任務。於是便進入特種任務小組,與黑蝙蝠中隊一同執行情報搜集、空投物資等工作,如今舊地重遊,有無限感慨,更感到無比的光榮。在任務解散歸建於傘兵部隊,不久後考上軍官外語學校英文班,並擔任陸軍供應司令部工兵署連絡室、供應司令部司令官的英文秘書,民國65年以中校階級退伍。 

傘兵趙富奇中校表示,昔日黑蝙蝙蝠中隊與特種傘兵出生入死,冒險犯難,為國家民族犧牲,只求國家安定,早已置個人生死為渡外。與黑蝙蝠中隊共事5年多的時間裡一共執行200多次任務,因成功空投宣傳單,寫下「30萬『紙彈』突襲上海」的記錄。當年前後一共13位參與特種任務的傘兵,最後只剩8位傘兵歸建。歸建回到傘兵部隊後,擔任教官、隊職官,於民國73年在屏東傘兵訓練中心退伍。 

「天降神兵 黑蝙蝠中隊傘兵特展」規劃四項主題,包括「史料足跡 特展源起」說明策劃本展之動機;「同舟共濟傘兵沿革」介紹傘兵從空軍到陸軍之沿革歷史;「游擊傘兵 同生共死」詳述特戰傘兵與黑蝙蝠中隊的關係;以及「傘兵憶往永不忘懷」訪談當初參與任務的空投傘兵趙富奇、胡天鵬中校,述說任務參與的經過與執行的過程,現場更展出勳、獎章、書信及老照片等相關文物。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103年10月31日止,地點在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歡迎民眾蒞臨參觀。

天降神兵黑蝙蝠中隊傘兵特展2

資料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刊載日期:2013.11.22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國軍歷史文物館「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

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

今年是中美混合團成立的70週年,國防部為了呈現對日抗戰期間,中美空軍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輝煌戰績與榮耀戰史,特別規劃了本次的「飛虎薪傳」特展,透過歷史文物、影像、模擬飛機及最新科技的3D互動裝置,希望讓民眾了解中美兩國自抗戰以來,所建立起的堅固友誼,並緬懷中美混合團英雄們的精采故事。 

軍事委員會蔣中正委員長夫婦與陳納德(左)合影。

民國26年5月,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軍官陳納德在蔣中正委員長和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女士邀請之下,出任中華民國空軍顧問,隨後協助在美召募志願空軍人員,與日軍英勇作戰,成就一段「飛虎隊」的抗戰傳奇。

自此,中美兩國堅實的友誼及合作模式已然形成,歷經志願隊、特遣隊、14航空隊、中美混合團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的美軍顧問團等種種合作,成效斐然,即使編制上飛虎隊早已隨美國志願大隊而解散,但「飛虎」卻已成為一種精神,傳承至中華民國空軍,永垂不朽。

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
展出期間:102年11月22日~103年3月31日
展出地點:國軍歷史文物館1樓特展室

陳展室平面圖

資料來源:國軍歷史文物館
刊載日期:2013.11.18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引言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抗戰初期外籍航空志願隊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美國志願大隊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駐華航空特遣隊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第14航空隊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中美混合團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中美混合團於美、印受訓情形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空襲日軍駐新竹基地
延伸閱讀: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飛虎薪傳


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守護天空版CF


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成立70週年紀念特展-警報版CF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新書發表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

近年來台灣各地許多老房子相繼被拆除,它們的故事與價值也隨及被連根拔除,也只能消極地維持著日漸凋零的生命。

哈瑪星正面臨這樣的危機,老屋和地方故事正不斷流逝中,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成立一年多來,致力保存新濱街廓、推廣高雄歷史文化,朝向調查、推廣與實用三方向進行,11月23日(六)這一年來訪談到的口述歷史轉化成文字,出版成「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一書。

哈瑪星從日治時期至今孕育出豐富的歷史文化故事就像活的歷史博物館,會社成員集結居民故事與在地歷史,共同撰寫出版「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

以哈瑪星為調查區域,從大歷史部分到地方信仰與常民故事分為四大章節,從哈瑪星的誕生談到在地的移民文化與宗教信仰;從現代化工程訴說到港灣人家的常民生活故事,透過地方小故事串起遙想高雄早期的社會脈動。

凡捐款250元,即可獲得一本「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所得全數經費將作為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推廣地方文化教育使用。

資料來源:愛高雄10000個理由
刊載日期:2013.11.22
引用連結:連結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http://www.facebook.com/TakaoKaisha
高雄市鼓山區捷興街18號1樓
電話:07-5315867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上午11點-下午4點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海安,有你真好!」老照片徵求活動

「海安,有你真好!」老照片徵求活動

海安,有你真好!——

海安路藝術造街老照片徵求辦法

凡曾與台南市海安路各階段藝術裝置合影的朋友,歡迎提供經精彩照片——照片裡需要有人入鏡喔!獲選照片除了獲贈神秘小禮物,還有機會成為「海安藝術介入十年回顧展」(2014年1月1日起在海安路展出)展覽作品之一!詳細辦法請見下方。

徵求海安老照片辦法:

1. 照片內容需有歷屆海安路藝術裝置作品影像至少一項,需有人物入鏡。

2. 請直接寄1MB以上之上述照片至承辦單位信箱(urbanart315@gmail.com),並註明背後故事,一百字為限。可不限張數。需留下聯絡方式(真實姓名、手機、email)。

2.照片需授權讓主辦與承辦單位使用、編輯、刊登等。

3. 若是紙本照片,請投稿者先掃描成電子檔(需1MB以上),再傳至承辦單位。

4. 優良照片有機會在海安路十年展中亮相(張數將視最後呈現方式決定),獲得刊登者將贈送神祕小贈品。

5. 照片徵件至12月10日止。恕不退稿。

主辦單位: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承辦單位:都市藝術工作室  台南市友愛街315號  06-229-4916
投稿email:urbanart315@gmail.com

資料來源:海安街道美術館
刊載日期:2013.11.23
引用連結:連結



海安街道美術館

20130410導覽員解說海安路街道美術館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高雄市旗山區公所《歲月留痕‧旗山風雲:耆老口述歷史》新書發表

《歲月留痕‧旗山風雲:耆老口述歷史》

旗山區公所針對旗山豐碩的歷史文化與文史軼事,首次規劃訪問區內耆老,出版《歲月留痕‧旗山風雲:耆老口述歷史》一書,以文圖並茂方式,記錄旗山精彩文史特色與風華,24日在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舉行新書發表記者會,引起熱烈迴響。

這本書自今年四月起開始縝密規劃,透過各里推薦受訪的十五位耆老人選,委由溪洲子弟劉己玄老師實地訪問與田野調查,將過去不為人知或鮮為人知的文史軼事,採訪著書付梓。

市府民政局長曾姿雯出席新書發表會,稱讚旗山區出版《歲月留痕‧旗山風雲:耆老口述歷史》,發掘地方特色,並予傳揚,立意至佳,踏出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賡續,文史才能永續流傳,讓後代子孫緬懷。

黃伯雄區長指出,區公所首次出版文史書籍,這僅是一個開端,旗山還有甚多耆老先進遺漏,有待安排請益、口述再著書;此外,這是人物訪問談文史軼事,是鄉土文學,也是記錄地方誌,可勾起鄉親回憶的「記憶點」,意義無庸置疑。

本書共區分七個主要篇章,記錄十五位受訪耆老人物,分別如下:

    一、《糖言蜜語・業精甘來》篇,旗尾唐江田:貨車乘坐小火車到旗山;廣福黃森蘭:閩客共齊聚打造手巾寮。

    二、《古早旗山・津津樂道》篇,湄洲曾茂源:蕃薯寮街以前有土匪窟;五保游春生:旗山政壇人事地物軼事。

    三、《種植芹蕉・金蕉致富》篇,溪洲周武記:種植香蕉溯自百卅年前;旗山盧雯銳:農會因蕉農存款冠全台。

    四、《山區避難・溪澗爭地》篇,中寮林繁雄:舊名樹腳山居水泉傳聞;鯤洲柯金吉:武鹿崎頭閩南客家車拚。

    五、《走過昔日・歷歷在目》篇,大林莊澤榮:農會造福農民創造奇蹟;南洲郭銳智:就醫看戲風花雪月往事。

    六、《杏壇芬芳・藝術生輝》篇,南洲郭新開:秉持使命奉獻無私付出;旗山曾芳明:三間國小時空各有變遷。上洲周呂換,畫佛癡迷七十歲開個展。

    七、《逢場作戲・袖手旁觀》篇,圓潭劉桂梅:南部第一掌中戲女高手;湄洲黃林玉緞:籌組旗山唯一素蘭陣。

旗山區公所指出,就新聞的角度,許多文史軼事,都是在本書第一次記錄呈現,彌足珍貴。例如:貨車「乘坐」在糖廠小火車上過橋到旗山、追溯溪洲種植香蕉歷史、圓潭劉桂梅女士是南部第一掌中戲女高手、旗山唯一素蘭陣等等,甚具可讀性。

區公所指出,本書另一特色是,承家住溪洲大山里大山角的旗山亭仔腳國寶級藝術家,亦是全國唯一全省美展膠彩畫永久免審查資格畫家呂浮生大師,提供兩幅80F粉彩畫「旗山驛站前」,作為封面、封底,使本書增色增光,及增加收藏價值。

資料來源:高雄市旗山區公所
刊載日期:2013.11.24
引用連結:連結
檔案下載: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旗山區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旗山鎮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前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 「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新書發表

「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透露許多政治秘辛
與台灣民主歷史顯影。 (記者張嘉明攝)

前國安會秘書長、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康寧祥,昨天發表新書「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強調「台灣不是一天造成的」,歷經三、四百年來的努力打拚,逐漸擺脫威權統治,讓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但如果不深化民主,國家被只想攫取資源的少數政治菁英把持,必然會走向衰敗。

康寧祥來自艋舺汕頭街製餅家庭,曾是加油站工人,民國五十八年投入政治;他當過市議員、立委、國大代表、監委,民進黨執政時期先後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資政;在戒嚴時期就創辦「台灣政論」、「八十年代」、「暖流」等政治雜誌,報禁解除後更率先創刊「首都早報」,康的友人稱他「除了選總統,什麼都做過」。

回憶錄發表 籲續深化民主

康寧祥在二○○八年政黨輪替後,歷時五年餘,將他的經歷寫成「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全書六十多萬字,昨天新書會包括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台大政治系教授呂亞力、文學家齊邦媛、評論家南方朔、中研院研究員許雪姬等人均到場致賀,現場座無虛席。

曾任康寧祥助理的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說,康寧祥在台灣民主運動扮演領航者角色,是「溫和改革路線」的代表人物,更是很多人「台灣意識」的啟蒙者;當年他幫康寧祥助選、發傳單時,康寧祥住的是萬華一個小房子,現在他依然住在萬華一間二十幾坪公寓,出門還是坐公車、捷運,過的日子「跟五十年前都一樣」,台灣政治人物很少這樣始終如一。

康寧祥在書中提到許多政壇秘辛,包括一九九四年他擔任監委調查對美軍購弊案時,查到一個放在美國舊金山廣東銀行、連審計部都不敢查核的「蔣家小金庫」,當時台灣一通過對美軍事採購預算,台幣馬上換成美金轉到廣東銀行,由宋美齡與軍方的人管理,當時他立即要求關掉帳戶,還引發當時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辭職。

康寧祥並透露,第二次辜汪會談他也是團員,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接見台灣代表時,唯獨不願跟康見面,當時他草擬了一篇中文抗議聲明,為他翻譯成英文並陪同召開國際記者會的,就是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康寧祥並建言,未來台灣要走的路,在經濟上,應是破除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重建一個健全風險分散的國際市場組合,從VIP(越南、印尼、菲律賓)到C&C(中國、共產黨),到CAT(中美台)到MIT(緬甸、印度、TPP);在政治上,應持續深化民主,這是唯一也是最正確的道路。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陳慧萍
刊載日期:2013.11.23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南方朔:康寧祥創造台灣新認同
延伸閱讀:中國評論新聞【民進黨創黨元老康寧祥出回憶錄  綠大老雲集
延伸閱讀:中國評論新聞【康寧祥回憶錄展  老照片曝光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康寧祥
延伸閱讀:博客來【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


康寧祥新書發表會

20131122 公視晚間新聞 參與台灣民主化 康寧祥發揮關鍵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大紀元】老照片集成書 「思想起—集集古早的故事」述說集集歷史

參與「思想起—集集古早的故事」的耆老黃載金(左)、集集鎮長嚴鴻邦(中)
與總編輯王水仙(右)。(記者林萌騫/攝影)

集集鎮公所執行文化部亮點計畫,藉由搜集老照片辦理耆老口述歷史座談,記錄在地鄉土文化故事,歷時3年,完成第一本老照片故事專輯,圖文並茂,很適合做為地方鄉土教育文化教材。

全書內容涵蓋產業生活、景觀建築、團體人物、集集車站、風俗節慶、文化教育、石碣史蹟、九二一大地震共8大類;記錄時間從清末到台灣光復後,是前後相距百年的光陰故事,也是集集鎮歷史文化發展的一個小縮影。

集集鎮長嚴鴻邦表示,從民國100至102年,鎮公所陸續搜集433張老照片,再精挑250張編輯成書;耆老口述歷史充滿傳奇,有日皇「御用蕉」衍生「西米羅鹿角仙,短褲瓜仔錢卡現」的地方鄉土俚語,而樟腦產業盛況則造就集集車站的國際交通載運風光史。

總編輯王水仙指出,從耆老訪談過程中搜羅的地方軼聞、傳奇故事、廟宇神蹟等,也全部納入,增加內容豐富度、故事精采度,並以通俗的語體、淺顯的文字敘述,預期將成為學校的重要鄉土文化教材。

因為喜愛攝影,所以足跡遍及集集,將小鎮的風華以相機做記錄,提供老照片又參與口述歷史的耆老黃載金說,希望讓年輕一輩能了解集集的歷史;濁水溪畔的思源亭、集集戲院、集集舊火車站等都已走入歷史,只能由老相片做見證了。

資料來源:台灣大紀元
撰稿記者:林萌騫
刊載日期:2013.11.23
引用連結:連結


集集火車站v2

YouTube:greenidea jiji
官方網站:集集亮點
臉書專頁:集聚藝文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集集鎮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集集鎮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自由時報】「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 最後一次同學會

昨天出席的「少年工」在解散前最後一次合影留念。(記者湯世名攝)

最後一次同學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包括蔡天開在內的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招募到日本打造戰鬥機,今年適逢赴日七十週年,當年彰化縣籍「少年工」原有上千人,如今凋零到僅剩卅三人,昨有廿三名白髮蒼蒼老人再度聚會,儘管老淚縱橫,但已決定今年是最後一次聚會,讓有廿八年歷史的同學會劃下休止符。

台灣少年工 原有8千人

一九四三年二戰末期,日本在台灣招募八千多名中小學畢業生赴日本神奈川縣的高座海軍兵工廠當「少年工」,打造「雷電」戰鬥機,時年十四歲的蔡天開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八十四歲的蔡天開說,當年告別家人離開台灣,沒想到日本天氣如此之冷,「當時大家經常挨餓,還差點在空襲中死掉。」

彰化籍年會 28年畫句點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台灣「少年工」分搭六艘船回台。至民國七十七年,「少年工」成立全國性組織「台灣高座會」,當時的少年工超過三千人,其中彰化縣籍的有上千人,民國七十五年就成立「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

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總幹事蔡天開說,彰化縣籍的少年工每年聚會一次,但十二年前還健在的會員剩下一百五十五人,今年更急速凋零到僅剩卅三人,大家因此萌生「到此為止」念頭。

儘管大家年事已高,昨天都把握機會,好好地向「同學」說再見,會場迴盪著流利的日語、台語對話,許多人老淚縱橫。

台灣「少年工」到日本製造戰鬥機的情景。
(劉峰松提供)
台灣「少年工」被招募到日本製造戰鬥機。
(台灣高座會彰化分會成員曾天來提供)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湯世名
刊載日期:2013.11.21
引用連結:連結

官方網站:台灣高座會(台灣高座少年工  kozasho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台灣高座會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綠的海平線(紀錄片)
官方網站:綠的海平線
延伸閱讀:博客來【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DVD


綠的海平線 SHONENKO trailer


延伸閱讀:中國時報【少年工赴日70年 最後同學會
延伸閱讀:中國時報【李登輝同船緣 卸任後互動多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前台灣新生報總座之女阮美姝 舉辦「1947年消失的新聞界菁英」展覽

前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的長女阮美姝,
多年奔走收集資料,將這段受難史整理出版,在展覽中公開。

1947年那些消失的新聞界菁英:
阮朝日  台灣新生報總經理
吳金練  台灣新生報總編輯
廖進平  民報顧問
宋裴如  人民導報社長
林茂生  民報社長
王添灯  人民導報社長
陳    炘  台灣青年創辦人
徐    征  大明報總編輯
李仁貴  民報顧問
艾璐生  大明報發行人
還有更多...


展覽名稱:1947年消失的新聞界菁英 (二二八事件中媒體關係人事件紀要)
展出日期:2013年11月20日~2014年3月2日
展出時間:下午一點~下午六點 周一休館
展出地點:台北市長春路78號5樓


資料來源: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刊載日期:2013.11.21
引用連結:連結



前新生報總座之女 阮美姝追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到現在還是眾說紛云,而前台灣新生報總經理__阮朝日的長女__阮美姝、最近把她的調查發現、整理出版,並且將舉辦展覽。

展覽牆上滿滿的照片,都是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新聞界精英、以及他們服務的媒體,二二八基金會董事沈澄淵也特地從台南趕來,他的父親是台南興台日報創辦人沈瑞慶,回想當年父親逃過槍殺,生活卻立刻陷入困境。

==二二八基金會董事 沈澄淵==
情治單位一個禮拜
就來打擾一次 叫做監管
我們被監管 處境很困難
所有的親戚 這政治犯退避三舍

前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同樣在二二八事件中受難,今年已經高齡86歲的長女阮美姝,發現當年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呈報的二十名首要人犯中,新聞界就佔了一半,認為這是國民黨有意整肅新聞界,壓制反對言論。

==阮朝日長女 阮美姝==
(二二八後)過來換的就都是
中央日報 公論報 聯合報這些
(在這些人被抓走後嗎)
對 打死以後
中央日報這些才出頭

阮美姝指出,二二八事件牽連超過四百位媒體人,從此島內言論嚴格管制,進入戒嚴時代,她多年奔走收集資料,將這段新聞界的受難史整理出版,在展覽中公開,希望為這段歷史,留下重要的見證。


20131120公視晚間新聞-前新生報總座之女 阮美姝追二二八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網
撰稿記者:黃亦如、劉漢麟
刊載日期:2013.11.20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阮美姝談228︰預謀整肅媒體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父辦報遭槍決 她,投入一生找真相




陳士魁自爆:我也是228受害者家屬

陳士魁表示,他們家族這數十年來的共識,就是不提和二二八事件有關的話題,
所以他從來沒對外透露過他家也是受害者家屬這件事。

新任228基金會董事長陳士魁,今(20)天在出席「1947年消失的新聞界菁英」展覽時表示,他住在宜蘭的大伯,就是在二二八事件中遭到槍決,約8、9天後才找到浮屍。他說,這是他三十年來首次公開對外透露這件事,他也是第一位接任228基金會董事長的受害者家屬。

二二八事件中受害的台灣新生報總編輯阮朝日女兒阮美姝,今天舉辦「1947年消失的新聞界菁英」展,展覽中記錄了許多在1947年消失的台灣新聞界菁英的事蹟。多位新聞界受害者的後代也來到現場,他們的人生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劇烈改變。

今年八月才剛接任二二八國家基金會董事長的僑委會主委陳士魁表示,他們家族這數十年來的共識,就是不提和二二八事件有關的話題,所以他從來沒對外透露過他家也是受害者家屬這件事;但自從接下二二八基金會的職務後,他覺得有必要說出來,他也會以同是受害者家屬的同理心,來服務二二八受害者家屬。

阮美姝說,她曾經形容自己的家庭,在二二八事件後像跌入地獄的乞丐,但有些人比他們更慘,比乞丐還乞丐。

一位和阮美姝同一教室練習瑜珈的女士今天也出席這場開幕記者會。阮美姝說,她們平常只是在練習瑜珈時碰面,有一天,這位女士輕拍她的肩膀,告訴她,她家人也是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但是因為資料早就散佚,無法提出證明,根本領不到補償費用。後來經阮美姝的指點,這位女士每周坐車回故鄉南投竹山找資料,一戶一戶的找,終於找到兩位認識她父親的證人,才獲得補償。

這位女士感慨的說,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連54元的學費都繳不出來,由於家境不好,她被送給人家作養女,她身處的環境,是父親連數1到10都數不出來的家庭。

阮美姝說,她曾經找到一份資料,該份資料是當年許多台灣籍菁英,手寫連署感謝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圓滿處理的文章,其中連署的人中,有許多竟然是他父親的朋友,還包括吳三連等人。她看了以後因痛心而痛哭不已。後來有一天,剛好蘇貞昌來訪,她拿資料給蘇看,蘇一看就說,「這是假的嘛」,因為筆跡都是同樣一個人。阮美姝笑說,所以,「有許多文章都是假的。」

「1947年消失的新聞界菁英」展覽同時也出版了「二二八事件中媒體關係人事件紀要」小冊子,展覽期間從今天起到明年3月2日為止。展出時間為下午1點到6點。每逢周一休館。

資料來源:新頭殼newtalk
撰稿記者:李雲深
刊載日期:2013.11.20
引用連結:連結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宜蘭在地新聞網】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展出「宜蘭大病院歷史回顧」

蛻變中的"宜蘭大病院"

有百年歷史的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為了保留醫院珍貴影像資料及與宜蘭城早期歷史,19日在院區一樓舉辦歷史回顧展,以「蛻變中的宜蘭大病院」為主題,展出影像紀錄資料與宜蘭醫院發展過程,敘述著醫院從無到有,到現今陽大接手後,成為東北部醫學重鎮的歷程,每件珍貴資料對宜蘭人來說,有許多共同的歷史記憶及緬懷 。

會中邀請服務年資達45年,宜蘭首任護士公會理事長李却娘女士,及協助編輯的作家吳敏顯談到對"宜蘭大病院” 的情感。

「蛻變中的宜蘭大病院」院史展,經歷近1年的規劃推出,敘述其發展與宜蘭地區的開拓有著密切關係,當時1895年日本政府在台北縣宜蘭支廳設置西式診療所,國民政府接收後,從省立時期、署立時期、委託時期,到改制時期,將醫院的成長奉獻點滴完整記錄留存,藉由老照片及各階段的故事,讓民眾在等候看診同時,也能了解到「宜蘭大病院」過去、現在及未來醫院邁向另一個新紀元,也啟開百年老店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羅世薰院長指出,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也就是過去的『省立宜蘭醫院』,更是多數宜蘭民眾口中的『宜蘭大病院』,陽大接手後,持續秉持「以仁心仁術 真知力行 熱忱愉悅 創新卓越」的核心價值,擔負著維護蘭陽民眾健康的責任,醫院經歷省立醫院、衛生署立醫院、委託台北榮總經營及改制國立陽明大學等階段,尤其省立醫院時,因為多數醫師向外發展開業,導致該院經過一段慘澹經營的階段,讓多數民國50年以前出生的宜蘭民眾印象深刻。

回顧過去百年歷史,在每個時間點都留下了「宜蘭大病院」的足跡,被保留下來的記憶,訴說著醫療發展過程的點滴,也記錄著陽大附醫的演變,因此特別邀請過去奉獻於宜蘭大病院的老員工,共同揭幕回顧這歷史的過程,一起劃下這難能可貴的歷史畫面,為了留給下一代了解「宜蘭大病院」典故,文史資料已決定永久在院區內展出,未來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將提供以人為本的優質醫療服務,成為蘭陽鄉親終身信賴的”大病院”。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表示;院史專區之設置由遠至近以時間軸區分,詳細介紹各階段特色及當時的景況。

透過此次活動,醫院也將對外徵求與該院有關的照片或幻燈片,以充實該院典藏,若獲該院選用將於運用時註明提供者外,更將發予新台幣300元之等值禮券,擁有這些珍貴照片民眾,歡迎電洽該院總務室(電話:9325191轉1630),也可至該院全球資訊網下載相關辦法及表件。

作家吳敏顯談到對"宜蘭大病院” 的情感

資料來源:宜蘭在地新聞網
撰稿記者:林柏夆
刊載日期:2013.11.19
引用連結:連結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歡樂80載,憶起遊樂園』照片徵集活動

兒育中心「歡樂80載,憶起遊樂園」照片徵集活動

兒育中心要度過80歲生日了,請帶著您的老照片(民國90年前)及幸福的婚紗倩影,與我們共同拼貼屬於這裡的歡樂回憶。

兒育中心走過日據時期、中山兒童樂園、1960年併入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直到1991年成立現在的兒育,承載著市民歡樂甜蜜、青澀難忘的兒時記憶,邀您一同用照片串連美好時刻,快來參與喔!



完整活動內容與參加辦法,請點選下列連結,至原始網頁繼續瀏覽!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
刊載日期:2013.11.16
引用連結:連結

官方網站:連結
臉書專頁:連結


您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IHRM (URS 44)「疊影重重●老照片知多少?」活動

IHRM (URS 44)「疊影重重●老照片知多少?」活動

歡迎參加「疊影重重●老照片知多少」的活動!
我們將不定期發佈謎題~

★得獎者將贈送精美的火車造型鐵盒!!
★參加者也都有小禮物唷!

IHRM (URS 44)「疊影重重●老照片知多少?」活動

請各位參考公告之老照片的背景,
至該張照片的所在地進行拍攝
→上傳照片至本頁面
→標示照片地點及拍攝角度

評選標準主要為〝與謎題照片的接近程度〞,
若有多張照片接近的狀況,則以時間早晚為標準。
活動結束後我們將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照片評選,
評選結果將於IHRM頁面上公佈,並私訊通知領獎方式。

※活動截止:11/29 ( 五)
※評選結果公告:12/6(五) 於 IHRM粉絲專頁上公布

※注意事項:
1. 徵集之照片提供者,必須擁有該照片之著作財產權或所有權,請勿送交經偽造、翻拍他人著作或他人所有之照片參與本活動。

2.本單位經過得獎者簽署「照片提供聲明」後,擁有針對入選照片將有進行公開展示,公開傳輸與編輯等使用權。

3 .若出現超級優秀的老照片達人,猜對超過2張照片的情形仍以2項獎品為限,請多見諒。

完整活動內容與參加辦法,請點選下列連結,至原始網頁繼續瀏覽!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出磺坑生活史」與「出磺坑老照片」聯合新書發表會

「出磺坑生活史」與「出磺坑老照片」新書發表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14日上午在文觀局第一展覽室舉辦「出磺坑生活史」與「出磺坑老照片」聯合新書發表會,會中邀請曾經在出磺坑居住工作的民眾到場參加,透過一張張老照片,大家一起回憶出磺坑的舊日時光。 

出磺坑是苗栗縣公告的文化景觀,繼「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之後,今天發表「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出磺坑老照片」兩本新書,都是建構產業勞工技術史的第二、第三本新書。

由中原大學黃俊銘老師主持的「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整理蒐集出磺坑油井山林的歷史重要文獻與調查報告,提供有心研究出磺坑民眾重要的參考資料。

另外由劉榮春經理主持的「出磺坑老照片」,從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出磺坑住民以及石油公司員工手上,取得425張珍貴老照片,忠實呈現近代出磺坑的生活影像。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長甘必通表示,文化部近來推動「國民記憶庫-台灣故事島」計畫,全國共有14個縣市爭取到補助,苗栗縣也爭取這項補助,委託專業團隊在聯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設置故事蒐錄專線與故事蒐錄站,大家如果想說自己的故事,歡迎大家利用上班時間,撥打故事蒐錄專線(037)370012聯絡。 

「出磺坑生活史」串連歷史脈絡軌跡,「出磺坑老照片」則保留難忘的生活影像,兩本書讓我們看見出磺坑開發過程的人事時地物,對出磺坑更容易投入關注與情感,如何振興活用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展現其價值,是國內相當重要的議題,也是縣府團隊努力的目標。 

民眾如需參閱請至縣內各鄉鎮圖書館,或需價購可親洽國際文化觀光局行政科徐小姐,聯絡電話:037-352961#237《出磺坑南北寮礦業生活史》、《出磺坑老照片》訂價均為300元。

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聯  絡  人:文化資產科 徐淑華 037-352961#713
刊載日期:2013.11.14
引用連結:連結

出磺坑~亞洲第一口油井

延伸閱讀: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文化景觀:出磺坑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台灣油礦陳列館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出磺坑礦區
延伸閱讀:博客來【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


出磺坑老油人歷史紀錄片─精彩預告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 回顧臺灣百年棒球熱潮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
展期:2013-11-12 ~ 2014-05-18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
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電話:06-356-8889

棒球在臺灣,是許多人的生命經驗與共同記憶。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描繪百年來棒球熱潮如何傳播到臺灣,逐漸發展。透過嘉農建立了屬於臺灣人的棒球成就,藉由軟式棒球的普及開展了棒球的社會基礎,最終在一場場的國際賽中,凝聚臺灣人的認同與自信,終而打造了棒球的「國球」地位。

棒球是臺灣最為普及的大眾文化之一,對於臺灣棒球的研究與展示,正足以說明臺史博對於大眾歷史的關注。本特展展出許多珍貴文物與豐富的歷史照片,從早期球具、中華隊出現、到三冠王世代傲人的錦旗與獎座,以及臺灣之光-旅外球員的傑出表現,也透過一幕幕經典球賽影片,回顧臺灣在國際賽的精彩畫面和中職25年來的點點滴滴,並帶大家一同思考臺灣棒球的未來。


世界棒球村:那群打球的孩子們

棒球的起源在何處?在何時?棒球如何從美國傳遞到拉丁美洲,跨越太平洋來到東亞,進而進入臺灣?
這段由19世紀到20世紀的故事,說明了棒球熱情如何蔓延,也定位了臺灣棒球在世界中的位置。


回本壘的路

循著幽暗與光榮的國球足跡,奔馳於回本壘的路,看見臺灣人在棒球運動中,找到自信的歷史軌跡。

「開始的路」帶我們看見黯晦的殖民時代,由嘉農點燃的一點星光,那盞火苗歷經戰後的「轉折」,依靠民間社會的支持,棒球持續普及。紅葉少棒寫下的奇蹟,將棒球帶入高峰,宛如比賽中,攻佔二壘進入「得點圈」,棒球逐漸走向高峰成為國球。然而,耀眼的同時,卻也隱藏簽賭、過度訓練、假球等危機,看似棒球即將終結之際,我們依舊從動人的比賽中,尋得熱情,得以回到「終點  再出發」。


逆轉勝─從嘉農到紅葉

1931年嘉農棒球隊與1968年紅葉少棒隊,在眾人不曾預期不抱希望情形下,打敗對手締造佳績。臺灣棒球史上,勝戰何其多,但嘉農在不曾有過臺灣球員進軍日本時,踏上甲子園球場,而臺東紅葉則以最為困難的條件,力克被認為難以擊敗的對手─日本隊。相同的困境,一樣的匱乏,嘉農與紅葉最終贏得勝利,宛如扳回頹勢的逆轉勝。這樣的故事,發生在1931年,也再現於1968年,更成為臺灣棒球的核心精神。

冠軍的代價

1970年代,我國在世界少棒聯盟舉行的三級棒球賽事中,幾乎連年奪冠,一面面的世界冠軍錦旗,拼接出一段又一段令我們難忘的歷史,成為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然而,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臺灣棒球這四十年來的發展,充斥著菁英培訓、不重學業、賭局操弄等現象,棒球榮耀的背後,有著千瘡百孔的傷痕,值得我們省思。


圓夢  棒球之路

不論城鄉,不分族群,遍佈東南西北,甚至離島
臺灣各地都有群小朋友,
靠自己的力量,熱情、純真、積極的追逐棒球夢
我們應該想想,是否願為這群小朋友
守護一片純淨的棒球天空
讓幼苗在自由快樂中茁壯
走上這條圓夢的棒球之路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開幕
延伸閱讀:台灣棒球維基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棒球特展宣導短片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棒球特展 臺灣10所小學少棒球隊集錦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阿里山賓館慶百年 老照片募集住宿享優惠

阿里山賓館慶百年 老照片募集住宿享優惠

阿里山賓館百歲了!

為了歡慶阿里山賓館建館滿一百年的紀念,阿里山賓館將於11月1日至12月30日期間推出百年慶系列活動。特邀請全國民眾一同來參與百年的歷史巡禮活動,認識及了解阿里山賓館的歷史軌跡與背景,回味屬於阿里山的戀戀風情。

台北記者會現場由交通部觀光局謝謂君局長、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曾漢洲處長、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廖一光處長、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吳芳銘局長、阿里山賓館陳振興總經理等共同為「阿里山賓館慶百年」冰雕揭幕並實施注酒儀式。記者會中特邀請全國民眾於11月1日至12月30日期間,前來阿里山賓館住宿及參與活動,一同見證賓館滿百年的喜悅。

阿里山賓館陳振興總經理表示,阿里山賓館建於西元1913年(大正2年,民國2年),係位處全台灣最高海拔並擁有百年的歷史建築,這棟日據時期的二層樓全檜木造建築,當初作為提來訪貴賓接待使用,後來因林業經濟經營轉型,並全力配合政府觀光政策發展,以發展本土、生態、三度空間的優質觀光新環境為目標,讓阿里山賓館在軟、硬體各項建設上均全面提升。

最特別的是阿里山賓館擁有百年的檜木歷史館,四周景觀環繞著群山、櫻花、雲海、晚霞、小火車等自然美觀,堪稱為全台海拔最高最特別的渡假飯店。

這次為了慶祝百年紀念,秉持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推出許多優惠活動,有臉書照片分享抽獎、懷舊照片募集、票票回味愛戀那卡西、百年百歲ㄧ"加"(家)親、櫻の戀-百年風情系列晚會等精彩活動及優惠內容,歡迎全國民眾一同來阿里山見證賓館百年風華。

懷舊照片募集活動 住宿享優惠-

如有超過20年以上老照片,將正本授權阿里山賓館使用可獲得5折以上優惠
民國42年以前(滿60年以上)照片 免費住宿雙人套房一晚
民國52~41年(滿50年以上)照片 住宿享2折優惠
民國62~51年(滿40年以上)照片 住宿享3折優惠
民國72~61年(滿30年以上)照片 住宿享4折優惠
民國82~71年(滿20年以上)照片 住宿享5折優惠

*記得入住當天,請貴賓主動提供相關訊息哦,謝謝。
*以上優惠專案只限來電訂房(限量10組,恕當日住客不得更換優惠專案)。
*一種優惠專案不得與其他優惠專案同時使用。
*票票回味.愛戀那卡西優惠專案(限非入住貴賓)。
更多詳情活動訊息請洽朝麗阿里山賓館官網或阿里山賓館Facebook粉絲團。
洽詢電話:05-2679811


世新新聞 阿里山賓館慶百年 老照片募集住宿享優惠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拾影竹東.李增昌》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拾影竹東.李增昌》

書籍名稱:客庄生活影像故事《拾影竹東.李增昌》
編  著  者:李增昌;徐彩雲(撰文)
出  版  社:客委會客發中心(遠流發行) 
出版年月:101年01月

內容簡介:

對出生於新竹竹東的攝影家李增昌(1927-)來說,從50多年前第一次按下快門,每天打開自家雜貨店門,映入眼簾的即是以122縣道往外延伸的「公路電影」,而他也用生命的「長鏡頭」留下街頭巷尾小人物的喜樂憂愁,和鄉村農家的田野紀錄。

本書以四季更迭中的生活影像、人物場景,搭配抒情優美的敘事、別具文化底蘊的客家諺語和童謠,堆疊出竹東、橫山一帶,一段人情味濃厚的客庄庶民史。

書前有導論介紹攝影家生平、作品特色及主題導讀,書後附有攝影家年表等參考資料。

全書視覺編排兼顧藝術美感與閱讀趣味,既是影像美學的欣賞範本,也是豐富多元的客家鄉土文化讀本。



資料來源: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刊載日期:2012.4.27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博客來【拾影竹東.李增昌
延伸閱讀: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拾影竹東.李增昌
延伸閱讀:客家新聞雜誌【316集-拾影竹東半世紀


客家新聞雜誌 第316集 拾影竹東半世紀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省立宜蘭醫院)老照片及照片故事徵集活動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省立宜蘭醫院)老照片回娘家

壹、活動目的:

藉由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省立宜蘭醫院)老照片及照片故事之徵集,回顧與宜蘭市民共有的記憶,共同見證宜蘭大病院的歷程,累積醫院史料的豐厚底蘊,並規劃老照片的展出與出版,守護市民共有之文化資產。


貳、徵集時間:

即日起至103年3月31日止。預計於102年5月進行審查作業,審查結果於本院網站公布,並個別通知入選作品所有人。


參、徵集項目:

有關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地景、外觀、活動、人文(包括器物、人物)之照片及幻燈片皆可(黑白、彩色不拘),年代久遠並具歷史意義者尤佳。


肆、徵件辦法:

(一)照片/幻燈片形式及送件方式:

1.以照片/幻燈片電子檔(jpg格式)提供:

請下載「徵集活動報名暨送件表」,填妥相關資料後並將照片/幻燈片電子檔置入,將該表及照片/幻燈片電子檔以e-mail寄至: 10118@ymuh.ym.edu.tw,e-mail主旨請寫「2012老照片回娘家」字樣(每張照片一份表)。

※電子檔解析度至少600dpi或像素800*600,寄出後並請電話確認。

2.照片/幻燈片原件:

請於本院網站下載活動簡章填寫「2012老照片回娘家活動報名暨送件表」(每張照片一份表),並浮貼徵集之照片影本,填妥每張老照片時間、地點、人物、情境等文字說明,以完整介紹照片內容。照片原件請妥為包裝、切勿折疊,放入A4或A4以上尺寸之信封袋親送或寄至本院,地址:宜蘭市新民路152號;收件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總務室,並請於信封外加註「2012老照片回娘家」字樣(親自送件者請於週一至週五上班時間9:00-12:00,13:30-17:30送至本院總務室。

(二)提供者可選擇以下兩種徵集方式:

1.「捐贈」老照片原件予本院登錄典藏及進行數位化或複製,以作為展示推廣及出版等運用,並加註「○○○先生(女士)捐贈」字樣。

2.僅「提供」老照片,由本院數位化或複製後原件奉還,數位化或複製後之照片將由本院作為展示推廣及出版等運用,並加註「○○○先生(女士)提供」字樣。

(三)經審查入選之老照片,每張支給獎金新台幣300元。未入選且非捐贈予本院之老照片,由本院於審查後通知領回,或由本院寄還。

(四)經審查入選之老照片,本院將選擇部分老照片公開展示、公開傳輸、編輯出版之權利。活動結束後本院將致贈入選照片之光碟(數位化電子檔)一份。

(五)提供者需簽署「照片提供聲明及授權同意書」,如有違反著作權之行為者,其法律責任由照片提供者自負。


伍、審查原則:

(一) 以主題明確、能表現本院建築、人物及環境等特色、地景形貌、今昔變遷、特殊文物器具等原則進行篩選。

(二)本院將聘請相關文史學者組成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審查結果將於本院網站公布。


 陸、送件注意事項:

(一)徵集之老照片以原件為優先,提供者須擁有該照片之著作財產權或所有權,請勿送交經變造、翻拍他人著作或他人所有之照片參與本徵集活動。

(二)請於徵集報名表內,填妥照片拍攝者、時間、地點、人物、情境等文字說明, 以能完整介紹照片故事內容為宜。


柒、獎勵方式:

(一)經審查入選之老照片,毎張支給獎金新台幣300元整。

(二)捐贈老照片並經審查入選者,本院將另頒贈感謝狀及紀念品乙份。

(三)提供老照片數位化並經審查入選者,本院將另頒贈感謝狀。


捌、活動洽詢: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總務室

電話:03-9325192分機1636陳小姐或聶先生

電子信箱:10118@ymuh.ym.edu.tw


資料來源: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刊載日期:2013.11.8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奉獻台灣高等工業教育的種子 ~ 成大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

成大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

懷念前人為高等工業教育奠下的根基和努力,成功大學博物館特別舉辦「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展出他的舊照片、論文集、追思文集,賴再得教授曾經用過的實驗用具,以及獎牌,大家追索他的足跡,感受他的勤學,在化工領域的投入,與從事教育的專注。

「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展場位於成功大學博物號一樓,11月8日上午舉辦開幕儀式典禮,由成大校長黃煌煇和博物館館長褚晴暉親自主持,賴再得教授的三女兒賴雅枝也特別親臨現場共襄盛舉。

黃煌煇校長表示在成大校慶前夕舉辦這個展覽,意義非凡,賴再得教授的氣質長相和成大前校長賴明詔非常相像,是非用心用功勤學務實的學者,他曾經被提名中研院院士,雖然沒有當選,但是以在地成長培養的學者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榮譽。

成大化工系名譽教授翁鴻山是賴再得的學生,他更懷念自己的老師,他介紹賴再得教授是成功大學前身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第一屆學生,也是第一代返校任教的畢業生。他終身奉獻於工程教育,從日治時期的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到戰後的成功大學,即使在戰亂流離艱困的日子裡,他仍然堅守教育崗位,建立研究風氣,受到學術界尊崇,敬稱為臺灣工程教育的一顆大種子。

他教授分析化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學生,尤其他終身研究的學術熱情,感動了許多師生,讓化工系的研究風氣一直極為鼎盛。

成大博物館長褚晴暉稱賴再得教授是一顆奉獻於臺灣高等工業教育的大粒種子;從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時代開始,賴再得跟隨應用化學科日籍老師努力學習,熱情投入分析化學領域,並在1939年本校最缺乏師資時,返校任教,直到退休去世。

1953年成大與普渡大學的合作計畫裡,他也是第一批前往普渡大學進修的學者。回國後他致力高等工程教育轉型,在美國學者協助下,將化工教育從日本式「應用化學」轉化為美式「化學工程」。並善用日治時期的學術人脈,多方邀請日籍學者來台,成為台日學術交流的良好橋樑。綜合美日學術研究專長的賴教授,也以「金屬錯鹽極譜研究」成果,於1963年取得日本東京教育大學博士學位,在那困頓的年代共發表五十幾篇論文,為國際知名學者。

特別是他在擔任化工系主任時,首創台灣的化工研究所,進而於1973年至1978年擔任成功大學教務長,致力教務改革,擘劃設立九大系所,積極提升本校學術研究能量。1977年成大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亦由賴再得教授擔任主任,規劃全校性計算機的教學、研究與應用。

賴教授一生奉獻於工程教育,從化工研究到教務改革,歷經日治時期到戰後學制的轉變,參與了臺灣工程教育典範的建立、轉移與改革,其一生可說是成功大學歷史的縮影。他溫厚的人格,與熾熱的學術熱情,也積極鼓舞了賴氏子孫、台南府城子弟、甚至臺灣莘莘學子。賴再得教授一生獲獎無數,1996年12月25日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財團法人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特別設立「賴再得教授獎」,化工系並在系館中庭為其設立半身銅像。

今年正逢賴再得教授百年冥誕,成功大學師生飲水思源,緬懷賴教授的人格與學術風範,以感恩的心情,在成大八十二年校慶的時刻,特別規劃此展向賴再得教授致敬。

成大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

主題:一顆大種子-賴再得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展
地點:台南市大學路1號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 成大博物館一樓

資料來源:成功大學新聞中心
引用連結:連結


向賴再得教授致敬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聯合報】翻開繪本 阿公、阿嬤ㄟ青春都在這

番路鄉民和國小成教班昨天舉辦懷舊生命故事繪本成果發表會,
阿公阿嬤開心展示記錄生命故事的繪本。記者陳永順/攝影

「少年的記憶,全部留在這本冊啦!」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成教班的阿公阿嬤,蒐集生命歷程的重要記事,花2個月時間完成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繪本,昨天發表成果,每個人能夠記錄生命最甜蜜的記憶,露出開心表情。

民和國小成教班約20名學生都是65歲以上老人,平均年齡77歲,他們在小時候無法接受較高教育,沒有留下成長紀錄,校長黃寶男與中正大學成人暨教育研究所學生規畫幫他們製作生命故事繪本,透過敘述、互動、經驗分享方式保存走過的生命點點滴滴。

阿公阿嬤回到家裡,翻箱倒櫃找出僅存的生活資料,花2個月時間在老照片帶動回憶下,慢慢找回生命歷程的重要記事,再以黏貼照片、文字敘述、圖畫及圖片等方式,製作成生動的故事繪本。

成教班昨天舉辦懷舊生命故事繪本成果發表會,年紀最大的93歲鄭孌嬌,在繪本裡面放了不少與家人親友合照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一段故事,展現家族的親情凝聚力。

成教班班長許錦文熱愛槌球運動,把參加比賽拿到的獎盃照片,放進故事繪本,笑說槌球打出他後半段的快樂人生;80歲蕭陳秀鳳不會寫字,子女、孫子幫忙蒐集資料與記錄下,故事繪本介紹三代同堂的快樂日子。

阿公阿嬤開心展示生命故事繪本,他們表示將保存做為傳家之寶。校長黃寶男說,這些作品12月將在學校圖書室展出,讓全校小朋友了解阿公阿嬤的生命故事。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陳永順
刊載日期:2013.11.9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公視新聞網】台灣首部35mm電影 失蹤50年後尋獲

台灣第一部35釐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

電影界遍尋不著的台灣第一部35釐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最近終於找到了,台南藝術大學在苗栗進行田野調查時,從老放映師的倉庫裡,發現了這部分為三集的台語電影,而且發現的還是客語發音的版本,這部歌仔戲電影的重新出土,將為台灣電影史提供更多的史料。

這部民國45年,由導演何基明以35釐米底片拍攝的台語歌仔戲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是台灣第一部35釐米的電影,也是第一部賣座的台語片,不過這部在台灣電影史上有重要意義電影,卻消失了半個多世紀,遍尋不著,但最近,南藝大在一次苗栗的田野調查中,卻意外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膠卷。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主任 井迎瑞==
這是台灣第一部
35釐米所拍攝的台語影片
但是它是以歌仔戲的方式呈現的
在這部片子引起很大的轟動之後
又連續拍了兩集
所以一共是1、2、3共3集
這3集我們全部都找到了

失而復得的電影膠卷,早已生繡毀損嚴重,透過現代科技的修復,終於重現當年的影像,但這部台語歌仔戲電影卻是客語發音,更讓研究團隊驚訝不已。

==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助理教授 曾吉賢==
我們發現的地方是在苗栗
老闆說 有些很賣座的電影
會特地為了桃竹苗地區
再配上客語版
可是這個客語版
不只是語言的客語版
連裡面的歌仔戲的唱腔
都是用客家大戲 樂器是用八音
這更特別
過去發現的台語電影裡面
沒有是這樣子的形式

團隊已經修復完成了第一集92分鐘的膠片,也將進行影片數位化,這部當年轟動全台,號稱台灣第一部自製電影,也開啟台語片風潮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不久未來將可風華再現,也為台灣電影史提供了難得珍貴的史料。


20131107公視中晝新聞-台灣首部35mm電影 失蹤50年後尋獲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
撰稿記者:陳姝君、莊志成
刊載日期:2013.11.7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暨紀念 紀守常神父寫真記事展」

「以愛,為一生的腳印—
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暨紀念 紀守常神父寫真記事展」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為了感念白冷會的神父及修士修女他們在台東六十年無怨無悔的生命美學,歷經半年精心籌劃的「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

首場在東河天主場展出後,掀起了熱烈迴響,許多人從彌足珍貴的老照片中發現自己熟悉的神父、親友影像,以及生活場景今昔的差異,都說這是一場有「歷史印記」與「集體記憶」的精彩展覽。

從本月8日至14日將移師到縱谷線的鹿野鄉圖書館展出,並在8日上午10︰00舉辦開幕式,屆時葛德神父、魏主安神父、吳若石神父、歐思定修士等將會現場親自導覽「看照片說故事」。
台東生活美學館表示,白冷會的神父及修士修女們在台東奉獻服務的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甚至以「台東最美的風景」來稱呼他們。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群修道人終生奉獻斯土斯民的精神,特地把展覽遍及海岸線與縱谷線的東河鄉、鹿野鄉、台東市、大武鄉等地。

館長李吉崇說,五十年代,有一群白冷會的修道人,從富裕的瑞士千里迢迢跨越大半個地球,抵達我們貧瘠的台灣東部,希望能建立聖經所說「爾旨得行、如在天上」的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在壯闊的海岸線上建立起美麗的教堂、醫院、學校、療養院、智障中心等,他們不但醫治在地住民的身體病痛,也撫慰其軟弱貧乏的心靈。

經過漫長的一甲子(六十年)歲月,這些神父及修士修女們在黃金歲月燃燒後,選擇長眠於此,永無回歸故國。台東的這塊土地若有知,當感欣慰有幸。而今,白冷會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依然堅持他們當年的發願理想,依然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的、能做的事。

日後被尊稱為「蘭嶼之父」的紀守常神父

日後被尊稱為「蘭嶼之父」的紀守常神父

鹿野場的展覽也同時紀念在鹿野縱谷線與蘭嶼離島兩大堂區影響深遠的紀守常神父,展出紀神父生前多禎珍貴感人照片。

紀守常神父(1919~1970)已長眠在東河鄉附近的小馬天主教堂的後面墓地,墓地簡約草草,一如他們生前的無聲低調,歐思定修士輕描淡寫的說,我們本來就是瀟灑來去,一無所有的人。

紀守常神父雖身影日遠,但他生命的精彩故事仍在鹿野與蘭嶼兩地流傳著,甚至日後被尊稱為「蘭嶼之父」,成了台東永遠的守護者。

紀守常神父非常重視孩童基礎教育,在兩地創辦了幼兒園。他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還有︰在半世紀前(1954年)在馬蘭天主堂服務時,他未經長上同意,一個人從高雄偷搭漁船到蘭嶼,當年正值壯年的紀神父愛極了達悟族同胞,從他頭戴銀頭盔與族裡老人面對面鼻子碰鼻子的發黃照片可見一斑。

為了維護當地人的權益,紀神父常據理以爭,甚至不惜與跋扈的軍警大打出手,實在很難想像在高壓的戒嚴時期,氣急敗壞的老外與軍警打起架來的情景。紀守常神父以身為台東在地人為榮,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甚至最後把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台東這塊土地與這裡的人們。

在1970年3月十日,紀守常神父自台東搭夜車送兩位原住民女孩到西部就業,在高雄坐上一部叫客計程車,結果一夜未眠的司機在台南附近衝撞路樹,紀神父被送到鄰近小診所後死亡,那年他只不過五十歲。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此次找來文史工作者趙川明與策展人徐慶東跨界合作,把生活美學的極致表現生命美學,透過白冷會老照片展的方式來精彩呈現,宛如台東澎湃壯闊的生命美學史詩。誠如白冷會外方傳教會台灣區會長葛德神父說的,這些照片不是要彰顯任何個人,因為那些都是主和土地要我們去做的。

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的珍貴老照片展,讓我們隨著神父們再走一遍當年的一步一腳印,而每一腳印都是「信、望、愛」,將帶給你生命不同的啟發與省思。

縱谷線鹿野場的展期從11月8日至14日,請大家告訴大家,一起來鹿野鄉圖書館欣賞瀏覽「台東最美的風景」。

「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照片珍貴感人

白冷會的神父修士的奉獻付出,
成了台東最美的風景與最感人的故事

資料來源: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刊載日期:2013.11.4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新豐高中募集舊照 重現童軍記憶

國立新豐高中童軍團

創立於民國42年的新豐高中童軍團滿60歲,曾經,全校4分之1生是童軍,惟隨著老團長、校友凋零,42年到70年間的記憶瀕消失,校方公開徵求尋找新豐童軍記憶60年文物,歡迎校友、團友提供照片、文物,重現榮光。

新豐高中童軍團行義團長鄭尚穎說,據校史,新豐童軍團創於42年,當時台南和台北是童軍運動發展重點,原南縣童軍理事會第13團為新豐中學(現歸仁國中)、第14團為新豐農校(現新豐高中),在民國4、50年代畢業紀念冊,都能看到新豐童軍的影子。

接掌新豐高中第7任校長的郭若愚,因熱中童軍運動,一度締造童軍黃金10年,該時期,全校曾高達4分之1學生為童軍社員,還曾舉辦過全校大露營。

不過,這一段最輝煌的童軍歲月,隨著當年老團長、新豐老校友、足球隊總教練張政吉老師過世後,缺了一塊,目前校方幾乎未留存這段時期的文史資料。

為拼湊這段黃金歲月,新豐高中校長陳勇延、童軍團校友會理事長杜明仁、童軍團總團長胡智雄等人徵求42年至70年這段消失的回憶,歡迎校友、團友提供照片、文物(領巾、制服、團次章、徽章)借予校方翻拍,並於11月30日舉辦60週年團慶,邀昔日伙伴返團。
 
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地址:711台南市歸仁區中正北路一段148號
電話:(06)230-4082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撰稿記者:曹婷婷
刊載日期:2013.11.6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客家電視台】「國姓照相簿」出版 典藏國姓文化資產

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耗時3年才完成的新書「國姓照相簿」

南投縣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成立至今已經14年,在沒有充裕資金的支持下,仍然堅持「國姓報導」月刊的正常出刊,最近該協會又推出,耗時3年才完成的新書「國姓照相簿」,讓鄉親們感受到國姓鄉的文化資產,越來越豐富。 

在眾人的殷殷期盼下,「國姓照相簿」這本書終於出版,內容相當豐富,從鄉賢人物到庶民生活,總共分成七大篇幅,是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成立以來,耗費最多,時間和人力的一本著作。 

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理事長 林一曦:「從蒐集照片開始,大概有3年,事實上,我們經過全體同仁,努力的編,總共有200多篇的作品,這本書大約是350頁,是相當內容很豐富。」 

國姓鄉長林福峯表示,國姓鄉過去總是被譏為文化沙漠,但是自從文史采風協會成立後,協會成員就致力於發掘地方的文化采風,經過多年的辛苦付出,也讓外界得以瞭解國姓鄉的歷史,讓這些文史資料,成為地方無形文化資產。 

國姓鄉長 林福峯:「全部一項一樣的分開來,做成一個書,所以說我感覺這實在很難得,就是說這麼多年來,國姓鄉可以說,在采風協會這邊,國姓鄉的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提升非常非常的多。」 

國姓鄉文史采風協會理事長 林一曦:「我們慢慢的把它累積起來,變成我們大家共同的記憶,共同的話題 共同的財產。」 

協會表示,這些書籍的珍貴內容,未來都會公布在網路上,和全台各地的鄉親共同分享,也讓外界對國姓鄉的人文歷史,可以有更多的認識。

資料來源:客家電視台
撰稿記者:李鴻祺
刊載日期:2013.11.5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國姓鄉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