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更生日報】花崗山棒球場 見證早期諸多球賽

日治時代花崗山棒球舉行球賽,場邊熱鬧人潮。 (葉柏強提供)

花崗山棒球場可說是棒球的發源地  「能高團」及「台東團」 就曾在該處進行友誼賽

說棒球,要談人,林桂興棒球史歷史第一人,要說地,花崗山棒球場,更是棒球的發源地,無數球員在這塊球場上留下競技、滑壘、打擊、刺殺出局的腳印,如今,僅有廣大的運動場,已聞不到棒球味。 

能高團寫下棒球史光輝一頁 

「能高團」是台灣運動史中第一支原住民球隊,當年遠征日本曾以廿八比○重擊日本球隊,為台灣棒球寫下光輝一頁,文史工作者葉柏強有一張珍貴老照片,就是當年台灣的「台東團」及「能高團」,就曾在花蓮花崗山棒球場進行友誼賽,紀錄球員英姿。能高團的前身是高砂棒球隊,它是台灣東部棒球隊的濫觴,也是台灣棒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支球隊。 

一九二一年林桂興發現花蓮沒有棒球隊,於是召集附近的原住民少年,讓他們試一試投球和接球,其中有位名為「查屋馬」的少年投球非常快,林桂興去找可以接「查屋馬」投球的人,結果一位叫「辜茂得」的原住民可以接他的球。

林桂興就以這兩位少年為中心組織了「高砂」棒球隊,自己擔任教練,當時的成員有杜易爐、杉提揚、亞仙哈利陽、亞拉畢、屈追、武諾、阿仙、查屋馬、紀薩、辜茂得、鄔新、爾西般、羅沙威、羅道厚、史尼育唔。 

高砂隊常與當地的日本人在花崗山棒球場舉行比賽。高砂棒球隊成立不久後,於一九二三年演變成為著名的能高團,不但多次與台灣北部、西部球隊交手,逐漸打開了名號,更遠征日本比賽,以優異戰果造成轟動。 

在林桂興的訓練下,這群原住民青少年很快地闖出名號,成績越來越突出的他們也因此受到花蓮港街長梅野清太的青睞,梅野清太和當時的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安排球隊成員進入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就讀,將其更名為「能高團」,並改由日本教練矢野指導。 

一九二四年能高團到台灣西部進行修學旅行兼遠征,一九二五年能高團進一步前往日本本土遠征,展現的棒球技術讓日本人印象相當深刻,回國後隊中也有多人被挖角前往日本打球,不久後便因人才四散而解散。 

雖然球隊早就解散,不過能高團的成員羅道厚在一九三六年加盟日本職棒東京參議員隊,成為台灣第一批打職棒的棒球選手。三年後能高團的候補球員葉天送也加盟日職南海隊,並在一九四四年獲得日職打擊王。能高團實力之堅強可見一斑。 

吳水雲細數花崗山棒球場歷史 

大正年間能高團全員於花崗山棒球場上合影,
最左邊穿著白色文官服者為當時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他當時兼任能高團團長。

花崗山棒球場的歷史,前花蓮縣長吳水雲很清楚,他昨天說,除了日據時代的高砂團能高團在這裡打球,花蓮諸多大型球賽,都在花崗山棒球場舉行。 例如五十九年度東區少年棒球代表隊選拔賽、中華少年棒球聯盟東區預賽、六十年東區少棒代表隊選拔賽、六十一年第十六屆全省主席杯棒球錦標賽。

吳水雲說,當年許多榮工隊球員,都在縣立第一初中(即今美崙國中)就讀,當時他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對榮工隊學生的球技、學業、生活都很重視,培育了諸多棒球國手及國家級教練。 

花崗山運動場上頒送獎杯的江口廳長

花蓮文史耆宿張政勝說,花崗山上並沒有花崗石,「花崗」是當時原住民「撒基拉雅族」語,而花崗山原為二十米高的小山丘,當時日本政府發動勞務奉公(今稱勞動服務),民眾利用鏟子、畚箕、鋤頭鏟低十公尺,擴大了腹地面積,名為「花崗山公園」,還設置了棒球場,也有小型動物園,飼養猴子、孔雀等小型動物。 

花崗山上的松年館前庭院曾有花蓮港電氣株式會社社長原脩次郎全身銅像,因其對地方開發及水利有貢獻所鑄,台灣光復後銅像遭拆毀,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後又謂其影響晨間活動影響動線整個被拆除,基底石頭棄置松年館側邊,上頭還刻有石匠名字,其實都有歷史價值。

資料來源:更生日報
撰稿記者:田德財
刊載日期:2014.8.1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璞石閣【江口廳長和他的能高團(未完)
延伸閱讀:北投埔林炳炎【原脩次郎銅像與銅像應召或報國

「5元相片掃描館」
用心感受老照片的熱力,用手重現老照片的風華!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