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30日──歷時16年的越戰終於結束。李登輝總統宣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

這一場歷時16年的戰爭,美國一共投入超過50萬大軍,死亡近6萬人,受傷超過30萬人,2千多人失蹤,
最後,還吃了個大敗仗。圖/CC0 Public Domain

42年前、1975年的4月29日,美國以直升機緊急將最後一批1400位僑民撤離駐越南大使館後,第二天,4月30日,北越攻下西貢,自此,長達20年(1955-1975)的越戰正式結束,總共歷經了甘迺迪、詹森、尼克森和福特四位美國總統。

打的是越戰,但美國則受傷慘重。

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4月29日──法國傻多客秀(Les Shadoks)電視首播。民進黨申請登記為合法政黨

傻多客的創作者胡瑟勒(Jacques Rouxel)。圖/取材自Les Shadoks臉書專頁

傻多客秀(Les Shadoks)是法國著名的電視動畫節目,播出時間由1968年起至19​​74年,在法國廣受注目,該節目是由法國動畫家Jacques Rouxel(1931年2月26日-2004年4月25日)所創作。過往法國每天晚上都會播出這部動畫系列劇,共208 集,而每一集都只有2-3 分鐘,可以說是吊盡小朋友胃口!

傻多客(Shadok)是Jacques Rouxel於1968年創造的荒謬世界:很久很久以前,天空的左邊有一顆名叫傻多客(Shadok)的星球。它沒有一個特定的形態,或應該說是,它不停地在變換形態;而在天空的右邊,有著另外一顆星球叫Gibi,它是一顆扁平的星球,總是向一邊傾斜,不是這邊就是另外一邊。

傻多客是一群行事無厘頭的怪鳥,它們的傻氏邏輯令人噴飯,許多法國人愛死了這些角色,也有人嗤之以鼻。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歷史上的今天》4月28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網球選手胡娜來台

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於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舊金山和約》。
圖/Wiki, Public Domain

台灣的地位和主權問題,直至今日各方討論仍不曾間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放棄對台澎的一切權利和名義,此承諾明文記載於日本與二戰同盟國成員所簽訂的《舊金山和約》。今天是該和平條約正式生效滿65年的日子,一直以來地位陷於爭議之中的台灣,未來會走向何方?

二戰結束後,日本與48個同盟國代表於1951年9月8日簽訂《對日和平條約》(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簽約地點位於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故通稱「舊金山和約」,目的是解決日本戰敗投降後的政治地位、以及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各種問題,並於隔年1952年4月28日,即65年前的今天正式生效。和約起草人為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John F. Dulles, 1953–1959),和約除了以英文書寫的正本之外,另還有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語言的正式譯本,但未有正式的中文版本。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今天》4月27日──辜汪會談:兩岸政治性互動。空中商專首屆畢業典禮

1993的辜汪會談,是兩岸第一次政治性的高層峰會,然而依然是「代理人」形式
(坐者:左為辜振甫,右為汪道涵)。圖/取自網路

揮別「漢賊不兩立」的年代,台灣從1987年開放探視之後,雙方有了更多的接觸。但蔣經國末期「三不政策」雖漸瓦解,卻沒有交流的「規矩」。而後,兩岸從「擱置爭議」的事務性協商,進展到有政治性的高層互動,則非1993年4月27日舉行的第一次「辜汪會談」莫屬。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今天》4月26日──史上最重大核災:車諾比事件。《汪洋中的一條船》在北港高中拍外景

距離車諾比核電廠最近的小鎮普里皮亞季(Pripyat)至今已經是一個廢棄的空城,
從鎮上可以看到核電廠的建築一角。圖/取自Pixabay

1986年 4月26日,人類史上最重大的核災事故發生了,在烏克蘭普里比亞特(Pripyat)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了連續爆炸,引發大火並散發大量的輻射物質,放射性塵埃鋪天蓋地散播到空氣中,涵蓋了大面積的土地,超過三十萬居民被迫撤離,這場災難損失大約兩千億美元,而因為輻射影響死亡生病人數至今仍難以確切計算。

這場爆炸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核輻射塵污染過的雲層飄往許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歷史上的今天》4月25日──法國國歌〈馬賽曲〉誕生,傳唱逾200年。中美斷交,美軍司令部降旗

法國國歌〈馬賽曲〉是一首具激勵性同時也蘊含血腥的歌曲,象徵流血與自由平等的意義。
圖/擷取自pixabay

法國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進行,台灣民眾最近頻繁聽到媒體播放法國國歌〈馬賽曲〉。這首歌其實是1792年,克勞德·約瑟夫·魯熱·德·利爾上尉(Capt. 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為激勵斯特拉斯堡受普魯士軍隊圍困的法國士兵創作的,原名是《萊茵軍進行曲》(The War Hymn of the Army of the Rhine)。它很快成了法國大革命的頌歌,後來馬賽士兵進軍巴黎時,唱了這首歌,得到〈馬賽曲〉這個名字,並於1879年正式成為法國國歌。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歷史上的今天》4月24日──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因SARS封院

2003年4月24日和平醫院SARS院內感染失控,台北市政府與行政院共同宣布封院14天,
創下台灣醫院「封院」首例。圖/翻攝《聯合報》

2002年中國廣東首度發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語:SARS),在沒有控管下,開始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控制消滅。最後造成全球確診病例8436例,死亡人數812人,中國方面確診感染5327人,死亡348人,為全球最高。

2003年4月9日,台北市和平醫院收治一名已感染SARS的曹姓婦人。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曹姓婦人沒有接觸史,因此在第一時間未被列入SARS病例,沒有實施隔離。4月10日院內另一名劉姓洗衣工,出現高燒不退等症狀,也沒有被判定是感染 SARS。院內開始交叉感染,護理長陳靜秋等許多護理師也陸續發燒、咳嗽等症狀,疫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總計有150人在和平醫院感染SARS,當中有35人不幸病逝。全台灣SARS疫情確診感染病例為346人,73人因此死亡。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23日──「賽德克族」成為台灣第14原住民族。垃圾分類第一天

台灣第14個原住民族「賽德克族」。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因為一部魏德聖所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讓台灣的第14個原住民族「賽德克族」獲得了更多的認識和關注。而這第14族,卻要到9年前的今天才正式受到承認。起初,賽德克族被歸為泰雅族的分支,歷經多年的正名運動,才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政府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群。而歷史上及電影中所講述的「霧社事件」主角,也即是「賽德克族」。

為什麼還有「正名」這樣一段過程呢?原本,泰雅族分為兩大群,其中的一群即為賽德克。從過去的文獻來看,早年學者們雖然發現賽德克族與泰雅族在語系上有所差異,但因為兩者都有紋面和出草等文化,所以把賽德克族歸在泰雅族裡。然而,賽德克人卻是從以前就知道自己是賽德克族,與另一族群不同。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台北市士林發現首棟百戶海砂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圖/取自earthday國際官方網站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這個節日最早誕生於1970年的美國,當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 原本籌劃要在這一天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不過在前一年的籌備會議上,一名哈佛大學的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結果在1970年的4月22日當天,全美國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這場運動,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使得這一天成為了現在世人所熟悉的「地球日」。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歷史上的今天》4月21日──新竹台中大地震。世界球王~比利抵台

1935年4月21日清晨發生的新竹-台中地震,芮氏規模達7.1,3276人死亡,1萬1976人傷。
這次地震也是台灣自有科學觀測紀錄以來,單一天然災害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圖為當時倒塌的街景。圖/Public Domain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或許未能忘卻18年前(1999)發生的921大地震,那場造成2700多人死亡,逾20萬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或造成財產損失的大悲劇;然而在逐漸逝去的那個世代,令人哀哭的則是1935年(昭和10年)4月21日發生的「新竹-台中地震」。

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天災

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2分16秒,新竹州南部(今苗栗一帶)和台中州的北部,先發出轟轟聲的地鳴,接著居民先感到一陣上下搖動,之後劇烈震動隨之而來,斷層活動像從地底沉睡許久卻猛然甦醒的惡龍,竄出地表且無情地撕裂大地,強大的能量更使得不少屋宇建築應聲垮掉。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今天》4月20日──巴斯德滅菌法首次測試完成。政府宣布與日本斷航

食品界廣泛使用的巴斯德滅菌法,是由巴斯德發明、1862年測試成功。圖/Wiki Public Domain

舉世聞名、被廣泛運用在延長牛奶、酒類等食品保存期限的「巴斯德滅菌法」(pasteurization),首度於1862年4月20日這天,由法國科學家、「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完成測試,證明其有效性,之後正式發表,為食品界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今天》4月19日──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史前遺址。林正杰敵後情報員父親獲釋返台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圖/取自台東縣觀光旅遊網

49年前的今天,台灣第一位地質學家、譽有「台灣第四紀地質學之父」稱號的台大地質系教授林朝棨,在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堆積,由林朝棨和台大教授宋文薰率領台大考古隊試掘,發現舊石器時代石器,經考古學威權李濟博士命名為「長濱文化」,是台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遺址,年代最早可推到距今約5萬年以上 ,為台灣考古學奠定里程碑。

林朝棨,台灣第一位地質學家,1910年5月26日生於台中豐原,1934畢業於第一屆台北帝國大學地質系,當年台北帝大新設地質系,可以學醫的林朝棨因受到地質學家早坂一郎的影響,成為地質系唯一的學生,畢業後也留在學校擔任助手。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去世。奧斯卡影后葛莉絲凱莉訪台

愛因斯坦,1920年攝於他在柏林大學的辦公室。圖/Wiki Public Domain

猶太裔物理學家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其代表作品相對論,為人類揭示時空、物質、運動三者之間的聯繫。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享年76歲。他生前共發表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卓越的科學成就和原創性,使得「愛因斯坦」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歷史上的今天》4月17日──打敗「雷公」的富蘭克林辭世。三總首例豬隻換心手術成功

發明避雷針的班傑明·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也是參與美國《獨立宣言》起草工作的政治家、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百元美鈔上印有他的肖像,可看出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圖/擷取自pixabay)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誰?他就是百元美鈔上那位阿北!發明避雷針的班傑明·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更是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當過出版社老闆,堪稱全才。1787年,已經退休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國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文件包括《獨立宣言獨》,《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他見證了美國的誕生,被列為美國的開國元老之一。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16日──喜劇泰斗、默劇大師卓別林誕生。北市交大實施淨牌專案

卓別林經典的流浪漢形象。圖/WiKi Public Domain

寬鬆的褲子、腳上看似不合腳的大皮鞋,希特勒式的小片鬍子,戴著一頂高帽子,再加上一根手杖甩啊甩…….這鮮活的印象,至今還留在全世界人們的腦海裡,也只有電影藝術家、默劇大師卓別林(Charles Spencer Chaplin)能做得到。1889年4月16日,這位藝術家出生在英國倫敦,從困苦童年到站上英國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一直到登上電影工業頂端並於88歲逝世為止,他的職業生涯超過70年,不但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也成了一代文化代表,在文化與藝術領域留下不可抹滅的影響和地位。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二十世紀最大船難「鐵達尼號」撞冰山沉沒。美軍電台最後一日播音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運郵輪鐵達尼號在開往紐約的處女航途中,在北大西洋撞擊冰山而沉沒。
圖/取自維基百科

1912年的今天,20世紀最大的海難事件發生,融匯了當時科技及藝術的鐵達尼號(RMS Titanic)因為撞上冰山,於凌晨02點20分,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死亡人數高達1522人,僅有705人獲救生還,這起悲劇事件後來被好萊塢改編為膾炙人口的愛情電影《鐵達尼號》,也大大影響了後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鐵達尼號是一艘號稱「沉沒不了的巨型郵輪」,在當年由湯瑪士.安德魯(Thomas Andrews)處理設計,並由北愛爾蘭的船廠興建,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規模相當於一艘現代航空母艦,在鐵達尼號的處女航中,4月10日由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計劃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紐約市。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寂靜的春天》作者、「環保運動之母」 瑞秋.卡森辭世。抗戰名將~方先覺上將公祭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是美國環保運動先驅,她以書寫喚醒美國與全球的環保意識(美聯社)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出版環保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揭示了殺蟲劑DDT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引起舉世震撼,最後促成美國立法禁止使用DDT與成立環保署,這本書也喚醒全世界的環保意識,成為環保運動的開始,改變世界發展的方向。

1907年5月27日,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民家庭,1925年進入賓夕法尼亞女子學院(Pennsylvania College for Women)就讀,想成為作家的她主修英文,但後來改成主修生物學,並於1929年畢業。1932年,她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動物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任教,並繼續在麻薩諸塞州的伍德豪海洋生物實驗室(Woods Hole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攻讀博士。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今天》4月13日──「阿港伯」林洋港病逝。攝影大師郎靜山病逝

1996年林洋港代表國民黨非主流派參選總統,結果慘輸。圖/截取自Youtube,民視新聞提供

以一口獨特的「台灣國語」聞名政壇的前司法院長林洋港,2013年4月13日病逝,享壽87歲。他在蔣經國時代被指為提拔的台籍菁英之一,也曾被臆測為蔣經國接班人。1990年國民黨爆發二月政爭後,林被迫黯然退選。後來李登輝宣布競逐連任、參加1996年的首次總統直接民選,林洋港與非主流派結盟與郝柏村搭配爭取大位,開票結果卻慘敗,只拿了160多萬票,在4組候選人中排名第3,無緣入主總統府。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今天》4月12日──世界首架太空梭美國哥倫比亞號升空。中荷互換航權,首航阿姆斯特丹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次升空。(圖片來源:Wiki, NASA)

人類一直對充滿想像的天空存在好奇,隨著科技的發達,更對地球以外的太空抱著探索的夢想。繼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太空競賽,分別在1957年蘇聯發射進入地球軌道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1號,以及1969年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後,全球太空探索在1981年4月12日這一天,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順利將世界首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執行代號為「STS-1」的太空任務,宣告邁入了新的里程碑,開啟世界的太空梭計畫時代。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歷史上的今天》4月11日──喀什米爾公主號空難,暗殺周恩來不成。于斌樞機主教晉見朴正熙

國民黨情治人員製造「喀什米爾公主號」空難欲暗殺周恩來,卻幫了中共的外交。
圖/取自維基百科

62年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曾策劃一起空難事件,派遣特工在包機「喀什米爾公主號」(Kashmir Princess)放置「牙膏炸彈」,暗殺的目標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第一推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但因周恩來臨時改變行程往訪緬甸,這起政治空難最後並未達到目的,反而讓中國登上了第三世界的舞台。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尼首都萬隆舉行。這是第一次由廣大發展中國家自行召開的大型國際會議。時值東西方對峙的冷戰初期,中國除依附蘇俄外,也試圖在週邊國家及新興獨立的殖民地國家中爭取影響力,此一戰略由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周恩來主導,周並奉毛之命組團參與大會。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歷史上的今天》4月10日──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辭世。蔣經國院長巡視台東紅葉國小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於2013年4月10日去世。圖/取自wikipedia

拜試管嬰兒技術之賜,人類開啟全然不同的生殖經驗。試管嬰兒技術的開創者、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自1978年成功「催生」出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後,試管嬰兒技術至今帶來約600萬個新生命。愛德華茲因此成就獲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2013年4月10日這一天,他因病去世,享年87歲。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9日──美國本土上最大戰爭:南北戰爭結束。余紀忠肝癌病逝,一代報人留青史

美國南北戰爭中三場重要戰役,左上方:賓夕法尼亞州的蓋茨堡戰役、阿肯色州的辛德曼堡戰役(右上方)、
田納西州的斯通斯河戰役(下)圖/Public Domain

美國在18 世紀獨立戰爭之後,建立了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聯制,首先是各州聯合建立邦聯;再經過費城會議制定聯邦憲法,建立美利堅合眾國,由北部的資產階級和南部以種植為主的奴隸主聯合執政。不過因為經濟發展需求不同,導致雙方出現矛盾;尤其是林肯當選總統後,南方奴隸主深感大權旁落,於是開始製造分裂,蓄意發動叛亂。1861年4月12日,南方叛軍砲擊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公然挑起國内戰爭,直到1865年4月9日,這場南北戰爭(美國內戰)方告結束。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4月8日──中華民國傘兵節。民眾大排長龍兌換一元新鈔

「漢光演習」進行空降及反空降作戰演練。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1943年美軍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向當年總統蔣介石建議成立傘兵部隊,以利對日作戰時執行空降敵後作戰,蔣介石鑑於當時空降部隊在歐洲戰場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指定駐滇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進行籌備工作;隔年1月1日,陸軍傘兵第1團於雲南昆明成立,招考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中學以上青年學生,當時為保密取名「鴻翔部隊」作為傘兵部隊的代號。

國軍空降部隊成立初期,嚴重缺乏裝備、訓練器材,僅能實施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並著重於體能訓練,直至1945年1月,傘兵第1團在美軍協助提供裝備及訓練。4月8日,為了配合二戰盟軍反攻,美軍將中華民國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 ,同時成立傘兵學校,正式具備作戰能力。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明定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中華民國空降部隊的成立。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歷史上的今天》4月7日──大和號被美軍擊沉,2740人戰歿。拒絕拘提,鄭南榕自焚

1941年9月20日在日本吳海軍工廠進行最後艤裝的大和號。右邊的「小船」是鳳翔號航空母艦。
圖/Public Domain

當今的日本,雖然不再發展攻擊性武器,但仍是軍事大國;尤其在終戰之前,更是亞洲最大軍事強權。人類史上最大戰艦「大和號」,就是日本軍武的代表。它的造價是天文數字,但壽命只有3年5個月,實際戰歷不到一年;為了執行護國任務,1945年的今天,在九州的「坊之岬海戰」陣亡,2740名官兵戰歿。它的沉沒,象徵主力艦時代的終結(由航母取而代之),也敲響大日本帝國的輓歌。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今天》4月6日──美國以「無限制潛艇戰」為由,對德國宣戰
。黃樹剛與劉保才劫機來台

德國U20潛艇。(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費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遭到一名塞爾維亞青年暗殺,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嚴懲元兇,並以此為由在一個月後對塞爾維亞出兵,此後歐洲各國開始陷入一場混戰。

遠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一直維持「孤立主義」精神,不干涉歐洲戰爭,一直到1917年才以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正式對德國宣戰,然而背後還隱含著其他原因。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今天》4月5日──最偉大的老兵,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凋零。全台首座迷宮花園誕生

當麥克阿瑟重返菲律賓時,他豪情壯志地再說了一次他的名言:I shall return!(我將回來!)。
圖/Public Domain

一生講過無數名言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可說是現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將軍,不僅如此,他可能也是跟台灣的命運彼此牽連最深的外國將領。麥克阿瑟曾經私自造訪台灣,打算聯合蔣介石介入韓戰,導致惹惱杜魯門總統而被召回美國,返美後卸下軍職,在國會發表「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告別軍旅演說,讓他聲望達到最高峰。隔年、1952年,參加共和黨總統提名失利後,絢爛人生歸於平淡,12年後,1964年4月5日,以84歲高齡病逝,結束他傑出、傳奇,也最具爭議的一生。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歷史上的今天》4月4日──蔣經國主持「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離華記者會

1980年中正紀念堂由時任總統的蔣經國主持落成典禮,這是紀念蔣介石的建築。
圖/prelude2000@flickr (CC BY-SA 2.0)

1980年的今天,時任總統的蔣經國主持「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中正紀念堂」是它的官方名稱,民間特別是有台灣意識者,則通稱「中正廟」,點出它的成立重點,是蔣介石「造神運動」的本質。在眾多紀念蔣介石的建築中,這是規模最大的一座。但蔣介石在台灣實行軍事和愚民統治,推動強烈個人崇拜,禁錮國民自由和權利,而且被視為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雙重元凶。這一切已可蓋棺論定的罪行,卻因為在首度最精華地段,長期矗立這一座紀念他的中國宮廷式建築,而顯得分外諷刺,凸顯出「被害者懷念加害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意義。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歷史上的今天》4月3日──杜魯門簽署「馬歇爾計畫」,歐洲得以重建。蔣宋美齡返國參加蔣公逝世週年紀念

1947年冬季,成千上萬名德國人上街抗議一場災難性的糧食危機,但隨後,因「馬歇爾計畫」的實施而改變了。圖/Bundesarchiv, Bild 183-B0527-0001-753 / CC-BY-SA 3.0

與川普如今要走的孤立主義路線正好相反,將近七十年前、1948年的4月3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自此,往後四年共投下了相當於現在1300億(當時為130億)美元的援助歐洲復興計劃,讓走過第二次大戰而幾乎成為廢墟的歐洲得以重建。但最重要的,則是美國本身也因為這個計畫成為最大的受益國,不僅出口暢旺,也鞏固了迄今已逾70年的世界霸主地位,正如同當年杜魯門總統所說的這句壯志豪語:「世界期盼我們的領導。」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2日──身價高過畢卡索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辭世。七號公園預定地 拆除國際學舍

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是2016年全球拍賣巿場身價最高的藝術家。
圖/取自張大千先生博物館

被譽為「徐悲鴻」之後「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近代中國繪畫史上一代名家,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近年來,其畫作在國際拍賣巿場屢創高價,2016年以3.55億美元(約台幣107億)的成交總價,居全球藝術家第一位。

1977年回到台灣定居的張大千,在台北市外雙溪「摩耶精舍」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1983年、84歲高齡完成人生最後一幅畫作《廬山圖》,同年4月2日因心臟病復發辭世,骨灰安葬於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立石下。家屬遵其遺願,百日後即捐出精舍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交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開放參觀。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今天》4月1日──原本是元旦的這天變成了「愚人節」。振興復健中心新廈落成

愚人節,不要輕易相信媒體上令人「吃驚」的新聞,儘管,也許有天那也會成真。
圖/取材自網路,《民報》影像處理

今天,應該是全世界「假新聞」被製造最多的一天。

4月1日是「自娛愚人」、「合法騙人」的一天。雖然並非真正的「法定假日」,但「愚人節」幾乎是世界同歡的一天,關於愚人節源起說法不少,目前普遍認定的是,西元1564年時,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高利曆」,將原本歐洲的新年元旦由4月1日改為1月1日。但部分守舊人士反對改革、仍堅持沿襲舊曆,而支持新曆法的改革派就故意在4月1日這天邀請守舊派人士參加假的慶祝會、送他們新年禮物,藉以嘲笑守舊者不知與時俱進,還稱這些被愚弄的人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

此後,4月1日捉弄人的風氣漸流傳開來,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再由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